益阳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关于印发《益阳市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
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
《益阳市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实施方案(2022-2025年)》已经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益阳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2022年10月11日
益阳市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实施方案
(2022-2025年)
为推进中医药服务提质扩容,根据《中共益阳市委益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益发〔2021〕7号)和《益阳市“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益政办发〔2021〕7号)部署,结合益阳市建设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决策部署,发挥益阳市中医药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以建设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为抓手,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构建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坚持全方位服务全生命周期,优化中医药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康复养生的服务能力。加快提高中医药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和临床疗效,提升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改革发展。加强党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 全面落实各级主体责任,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落实中医药支持倾斜政策。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推进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坚持中西医并重,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将中医药融入卫生健康大局,做到中医、西医同部署、同推动、同考核、同落实。加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推动中医药与西医药互相补充、协调发展。
——坚持传承精华,特色发展。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将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中医药人才结构,继承发扬中医药理论、技术和方法,提升中医特色专(学)科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中医药服务。
——坚持守正创新,内涵发展。将传承创新贯穿中医药发展全过程,系统整合中医药资源,推进中医药服务提质扩容。推动公立中医医院加快实现“三个转变”,逐步建立现代中医医院管理制度,更好提供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
三、主要目标
到2023年,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方便看中医、看上好中医、吃上好中药的愿望基本实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全覆盖。
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整体水平进入全省前列,市级中医医院建成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和省级区域诊疗中心,县级以上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和康复科设置全覆盖。全市公立中医医院三级医院占比超过70%,益阳市创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
四、主要任务
(一)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1.推进市级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建成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和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内涵建设,以名医、名科、名药带动特色发展。建设“4专科5中心”(4个中医重点专科和治未病中心、康复中心、制剂中心及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和“1馆 1 室”(名医馆、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加强急诊急救、胸痛、卒中、创伤、慢病管理等中心和发热门诊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中医医联体。建成“中医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和“中医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加强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能力和中医药科普创新能力建设。奋进全省中医医院前五,中医药特色进入全国50强。
2.加强县级基层中医药服务“龙头”建设。实施县级中医医院提标扩能项目,持续推进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改造和建设,完善消毒供应、医疗废弃物和污水污物处理、停车等后勤保障设施,建设胸痛、卒中、创伤、慢病管理等专病中心和发热门诊。县级中医医院纳入县域120急诊急救体系。70%县级公立中医医院达到三级水平。在县级中医医院全面建设“2专科2中心”(2个重点专科和适宜技术推广中心、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公立中医医院全部牵头组建紧密型医共体,覆盖人口不低于县域人口的35%。
3.筑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有条件的县级中医医院建立基层智慧中医诊疗中心和中药共享调剂配送中心,探索建立基层中医药“三智三联”(智慧诊疗、上下联通,智慧药房、医药联合,智慧管理、政策联动)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中医馆”中医药服务内涵 ,配备中医师 ,实施“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40个基层常见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基层推广应用全覆盖”。组建省、市级名中医团队,下沉基层提供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层中医药人员。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率分别达到78%和85%。建设一批连锁经营中医诊所、门诊部和名医堂,实现品牌化、集团化发展。实现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全覆盖。
(二)全面提升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能力
4.推进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公立中医医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显著提高院长职业化水平,构建完善现代化中医医院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坚持中医医院中医为主的办院方向,结合运用现代科技理念,探索中西医融合,逐步提高医院病例组合指数(CMI)值,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力争达到1.1左右;提高中医药参与救治复杂疑难疾病的程度,逐步提高中医医院三四级手术占比;合理优化中医医院收入结构,提升技术服务性收入(特别是中医药技术服务性收入) 占医疗收入比例,提高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两项指标力争均达到45%左右,促进中医医院可持续健康发展;逐步提高门诊中药处方比例、门诊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出院患者中药饮片使用率、出院患者使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比例,力争均达到70%左右;推动公立中医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5.建设特色优势明显的中医药专(学)科体系。发挥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的龙头、辐射效应,建设区域专科医疗中心和国家重点学科,建成心脑血管病、肿瘤、老年病、骨伤、肛肠、针灸、妇科、儿科等10大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县级中医医院要根据区域病种特点,打造差异化的特色优势专科。推动中医专科医联体建设,建立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技术和成果推广、专科制剂调剂、联合临床研究的工作机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大力推广中医综合诊疗模式、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链条服务模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
6.提高中医药人才服务能力与水平。遴选培育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青年岐黄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等国家级人才后备人选;积极争取全国中医优才等人才项目,培养一批具有中医临证思维的中青年人才。选拔培养一批省级“名中医”、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人才。充分发挥中医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其附属医院的专家资源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支撑和项目实施,大力培养和引进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改革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加强中医药师承教育,建立早跟师早临床、多跟师多临床的中医药临床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在职中医医师脱产跟师学习。
(三)深化拓展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
7.强化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将中西医协同工作开展情况纳入综合医院等级评审、绩效考核和医院章程,以病人受益最大化为原则,“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中西医协同”,建立健全综合医院中西医会诊、巡诊和联合查房制度,形成中西医多学科协同诊疗模式。力争建设省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省级中西医结合“旗舰”科室,建立省级中西医结合专科医联体。三级综合医院全部设置有中医药临床科室和中药房,能够提供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煎煮服务,70%以上的二级综合医院设置有中医药临床科室。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药专科服务的比例达到100%和70%。
8.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康体检、健康管理、中医调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深入推进市级治未病中心建设,将服务拓展至医院各临床科室,逐步融入疾病诊疗全过程。聚焦重点人群和慢性疾病患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推广20-30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建立健康体检、健康管理、中医调理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争创国家区域中医康复中心,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康复科设置全覆盖。推动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普遍能够开展中医药服务。针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20-30个中医康复方案。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独特作用,组建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建立省市县中医药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开展中医“经典病房”、中医护理和中医特色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9.发展“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发展 互联网中医医院,规范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拓展医疗服务模式和内容,推动中医医疗服务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提高优质中医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推进中医远程医疗服务,以高水平中医医院为核心,加快建立中医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和平台,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和技术下沉。探索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新模式,推动中医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推进以中医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健全医院信息平台功能,支持研发应用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名老中医传承信息系统、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为加快推进基层中医药发展赋能。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中医医院建设。
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实施阶段(2022年10月)。明确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重点,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启动实施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相关工作。
(二)深入推进阶段(2022年11月-2023年12月)。建立工作机制,落实重点任务,推进国家、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项目申报,按照省中医药局的要求,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内涵建设,彰显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深化医改中医药工作,在政策、项目、资金、机制等方面支持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同时,对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推进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估,梳理问题、总结经验、推动相关工作深入开展。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4年1月-2025年12月)。持续推动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进一步聚焦中医药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及时分析研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相关政策,探索形成具有“益阳特色”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服务模式和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做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中西医并重,将中医药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一体考核,在资源配置、政策机制、制度安排方面予以倾斜。推动市县健全中医药管理部门,落实政府对公立中医医院的办医主体责任,落实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政府投入政策。
(二)健全创新机制,激发改革活力。鼓励有条件区县(市)先行一步,灵活运用地方规划、用地、价格、保险、融资支持政策,打造中医药健康服务高地。落实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临床价值和技术劳务价值为主要定价依据的中医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试点工作。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中医药健康服务水平和供给能力。
(三) 加强质量保障,开展绩效评估。各地要构建权责明确、 透明高效的综合监管机制,切实加强中医药机构、人员、技术监管,保障中医药服务安全。要加强中药材、中药饮片、特色制剂、配方颗粒、中成药的监管,确保中药质量。市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开展综合监测、督导评估,全面推进中医药“服务提质”工程的落地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