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益阳高新区管委会,大通湖区管委会,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市直医疗机构:
《益阳市中医药强市工作方案》经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大家,请各地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各牵头单位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编制责任清单和进度表,协调各责任单位抓好落实。各责任单位要协同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细。各县市区要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请各县市区及牵头单位将具体实施方案、责任清单、进度表于2023年12月29日上午下班前报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联系单位:益阳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联 系 人:陈佳光
益阳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
2023年11月5日
益阳市中医药强市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建设好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做优中医药事业、做强中医药产业、弘扬中医药文化,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到2025年,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中医药防病治病水平明显提升,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影响显著提升,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中医药发展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成为全面推进健康益阳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优质高效,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
着力彰显优势、夯实基层、补齐短板,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优质中医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发挥中医药整体医学优势,提供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1.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
(1)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建成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县级中医医院实现提标扩能,70%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30%建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旗舰中医馆”,15%的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造成“中医阁”;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置中医科。[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排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下同。]
(2)建设中医特色优势专科。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建设“4专科5中心”和“1馆1室”,推进国家中医药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县级中医医院建设“2专科2中心”,围绕县域中医诊疗中心、县域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和县级中医药事质控中心推进提升扩容工程建设;益阳市中心医院建设中西医结合旗舰科室;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旗舰中医馆”培育中医优势专科。益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建设中医老年病专科、中医中风专科。[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提升中医药应急处置能力。优化中医医院应急处置队伍,提升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的救治能力,提高急诊和重症床位需求。(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提供优质中医药服务。分层级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名中医工作室,推动名中医团队入驻,服务广大基层群众,公立中医医院实现名中医工作室全覆盖。[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提升中医治未病能力。
(1)强化中医治未病科室建设。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建设好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好中医治未病科,“旗舰中医馆”建设好中医治未病室;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普及中医药治未病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实施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促进项目。推广妇幼健康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在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生殖保健等方面的作用。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试点。[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提升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能力。
(1)创新服务模式。完善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提升临床、康复、护理、慢病诊治、健康管理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实现三级以上中医医院100%设置老年医学科。(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3)推进临终关怀。打造具有中医特色的安宁疗护示范机构。(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
4.建设中医药数字便民和综合统计体系。
(1)建设中医医院互联网医院。围绕“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要求,支持中医医院建设互联网医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建设中医药服务监测平台。根据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依托现有资源,推进中医药综合统计体系建设;及时报送中医药发展工作信息、统计数据。[责任单位: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开展中医医院信息化基础达标建设。推进中医医院通用电子信息系统应用,三级中医医院电子病历达4级水平,二级中医医院电子病历达3级水平。(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开展中医药“三智三联”(智慧诊疗、上下联通,智慧药房、医药联合,智慧管理、政策联动)试点。(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桃江县人民政府)
5.开展重大疑难疾病临床研究。
(1)中医优势病种临床方案优化研究。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结合患者需求,以治疗为核心筛选中医优势病种,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临床方案优化研究,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临床方案30个。[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研究。三级以上医院围绕解决重大疑难疾病治疗难点,整合资源、协同攻关,创新中西医联合诊疗技术,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和专家共识10个(条)。积极争取或参与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聚焦质量规模,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围绕中药种植、生产、加工、使用全过程,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促进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提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中药材种业优质化。
鼓励高校、企业等与省级以上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开展雪峰山片区道地药材和洞庭湖片区枳壳、吴茱萸等种子种苗种植和中药材开发利用研究。推广应用优质种子种苗;规范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资质和经营行为,打击种植业违法行为,从源头保障中药材质量。编制益阳道地中药材种子种苗名录。[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中药材种植规范化。
建设1-3个道地药材育苗基地和10-20个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保护珍稀濒危中药材,开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研究,探索中药材林下种植模式并示范推广。编制益阳市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用药和施肥目录,提升中药材质量。[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中医药产业规模化。
(1)推进中药材品种种植优势产业带建设。根据耕地用途优先序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赫山区泥江口镇耕地严格管控区建成全市艾草、桑椹产业区,雪峰山片区建成区域特色明显的“安五味”道地药材主产区,把环洞庭湖片区建成枳壳、吴茱萸道地药材主产区。[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培育品牌企业。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加强中药大品种科技研发,建立中药大品种孵化平台,培育中医药领域“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推动本地中药大品种入驻国内外大市场。[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科技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提升产业发展的聚集度。依托“益阳市中医药产业园”“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南县医疗健康产业园”等平台,加大招商引资、企业帮扶力度,以汉森制药、津湘制药、博瑞中药、泰和中药等本土龙头企业为中心,建立集“药材种植-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责任单位:赫山区、安化县、南县人民政府分别负责]
(4)打造中医药文旅康养高地。开辟1条康养精品旅游线路,创建1个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打造3个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省级森林康养基地;推进中医药特色小镇和中医药文化旅游街区建设,推动中医药特色足浴、按摩、理疗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业发展;推进产业融合,创新“中医药+安化黑茶+康养”“中医药+梅山文化+康养”等多元化健康产业模式,探索“文旅茶医养”五位一体的产业融合模式。[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4.中医药产品品牌化。
(1)培育品牌中药材。建设道地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林下生态种植基地和中药材初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培育年产值过10亿元的品牌中药材1个、过5亿元的品牌中药材1个、过1亿元的品牌中药材3个。[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生产高质量中药饮片。加强对市域特色饮片和炮制技术的挖掘、整理、传承。建设一批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传承与创新中药炮制技术,将市域道地中药材加工成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中药饮片。[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促进中药制剂、中药新药、中药材衍生产品研发和升级。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古方、临床经验方研发,研发一批临床疗效好、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制剂20-50个。博瑞中药、诺泽生物、叶姿国际等与国家级、省级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药食同源保健品、药妆、药浴和精油等中药材衍生产品的研发。培育5-10个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中药材衍生产品。促进中药制剂转化和产业化,培育年产值过5亿元的中成药大品种1个、过1亿元的中成药大品种1个、过5000万元的中成药大品种2个。[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5.中药流通市场专业化。
(1)支持搭建产销信息化数据共享平台。创新产地供应与药企需求直供,优化中药材追溯和仓储物流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推动建立“互联网+中药产业+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现代化商业服务模式,支持中药材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鼓励发展电子商务应用企业和个体网店,培育形成一批大型连锁药房和医药流通企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建设道地药材产地市场。在道地药材产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争取上级支持,探索在安化县、沅江市等道地药材集中产地,建设道地药材市场。(责任单位:安化县人民政府、沅江市人民政府分别负责)
(三)聚焦中医药精髓,弘扬中医药文化
支持中医药文化科普基地建设,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医药精华精髓,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实现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夯实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阵地。中医医院建设好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改善中医药行业古籍保护条件,开展中医药古籍文物定级、建档、备案工作,加大濒危珍贵古籍保护修复力度,提升中医药古籍保护及利用能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旗舰中医馆”“中医阁”建设,促进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宣传。引导中医药企业建设好中医药文化体验基地、文旅康养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中医药文化馆(展示馆)、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文旅广体局、市教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筛选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项目。收集整理医疗机构、师承群体、医学流派、老字号企业中传承应用的活态性的中医(含民族医)药传统诊疗技术、经验方、中(民族)药炮制和制剂方法等中医药传统知识,筛选5-10个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项目。[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文旅广体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推动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以道地药材、中医药名医名家、古籍精华、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等经典元素为内容载体,创作中医药文化和益阳文化相融合的科普作品,推动中医药文化与传统文化创作主动结合,与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动漫游戏等有效融合。充分利用湖南开元博物馆收集的3000册20万个秘方,开展中药自制制剂、药食同源产品研发。[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文旅广体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科协,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4.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宣传和推广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创作科普作品,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组织宣传队伍,讲解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中医药文化。将中医药文化传播纳入中医医院等级评审、“旗舰中医馆”“中医阁”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中医药健康服务和中医药文化传播纳入公共卫生服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5.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支持各级各类单位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及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专栏,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举办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讲座,引导中医健康养生。鼓励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体验场馆等开展中医药体验项目。开展全民传统健身运动计划,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向机关、企业、学校和广大人民群众普及和推广太极拳、八段锦等养生保健方法。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成立中医药社团,开展中药种植活动,举行假期中医药体验活动,亲身体验中医药,增长中医药知识,提高对中医药的兴趣。[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文旅广体局、市教育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四)着力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队伍
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以领军人才为引领,青年优秀人才、骨干人才、基层实用人才为主体的高素质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
1.培养中医药领军人才。遴选1-3名在中医药临床实践、科学研究中取得突出成绩或重大成果,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支持中医药领军人才承担省级和市级中医药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重点专科(专病)等重大建设任务及中医药重大科技项目研究任务,带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培养中医药学科(专科)带头人。聚焦重大及新发传染病、中医药重点学科(专科),遴选培养10-15名中医药学科(专科)带头人。支持学科(专科)带头人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组织专家团队筛选、研究、优化中医药优势学科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中药制剂和特色技术;组织开展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新方法、新方药、新技术重大项目攻关研究;探索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或中医康复方案;建立完善重大疾病的中西医协同服务模式、防治机制等。[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培养中医药骨干人才。通过师承教育、专题培训、进修学习、学术交流及实践研修等,培养在中医药各领域具有较好发展潜质的中青年骨干人才30-50名,提升其中医药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学术传承和科技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中青年骨干人才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中的中坚作用。[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4.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通过集中授课、远程教学、自学和临床实践等方式,系统培训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一批掌握中西医理论知识、具备中西医协同防治能力的中西医结合优秀人才300名。[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5.培养基层中医药实用型人才。通过院校教育、师承教育、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师转岗培训、西学中培训、进修学习等方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培训中医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一定技术专长或胜任中医全科医生岗位工作的基层中医药实用人才100名。指导民间确有中医专长人员按政策规定进入中医队伍。市、县两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行政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培养中医药适宜技术人才。[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五)着力综合改革,健全管理体制机制
挖掘中医药发展的潜力、动力和活力,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行先试,为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1.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中医医院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落实“两个允许”要求,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医院补偿机制。[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2.健全中医药管理机制。深化市级中医药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市中医药发展事务中心职责职能,配齐配强工作力量,建立与责任相匹配、与形势相适应、与发展相契合的系列规章制度,统筹全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县市区参照市级管理机制,共同完成辖区内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责任单位: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3.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严格落实上级文件政策,将符合条件、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医特色诊疗项目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责任单位:市医保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4.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补充,把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保障情况作为县级财政“三保”的重要内容,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预算管理,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保障水平。[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5.倡导文明执法。加强制度建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晒在阳光下,严守执法程序,严格遵守裁量权选择基准;强化执法监督,提高执法人员素养,树牢执法为民理念。[责任单位: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
三、工作步骤
(一)工作谋划阶段(2023年11月5日前)
分析国家和省市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并下发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11月6日-2024年6月30日)
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要结合工作实际,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编制责任清单和进度表,协调各责任单位抓好落实。各责任单位协同落实,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的推进。
(三)督导评估阶段(2024年7月1日-2025年10月30日)
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对市直相关部门和县市区重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发出督查通报,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
(四)考核验收阶段(2025年10月31日-2025年12月31日)
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制定重点工作考核评价工作方案,组织相关专家对重点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益阳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统筹“中医药强市工作方案”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工作,研究协调重大事项。牵头单位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好本系统、本领域的工作,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编制责任清单和进度表,协调各责任单位抓好落实。各责任单位协同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落细。各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市里的工作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县市区及牵头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责任清单、进度表在2023年12月29日前报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
(二)强化资金管理。加大中医药财政投入,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支持,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作用,在工业、农业、林草相关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资金支持中药材种植、生产及加工等产业发展。加强专项资金统筹管理,优先保障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依法依规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保障财政资金专款专用。强化项目实施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资金使用绩效。
(三)强化监测评估。市中医药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要牵头组织成立专家组,制定评估方案,开展行动实施动态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作用,强化全周期监测,增强评估的客观性、准确性和科学性。加强评估结果应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即知即改。监测评估结果纳入中医药工作年度绩效考核,作为国家、省级中医药项目推荐和市中医药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安排依据。
(四)强化宣传解读。要加强政策解读,大力宣传中医药强市工作的进展和成效,宣传中医药维护健康的特色和优势。及时总结提炼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典型报道,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对中医药的认可度,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中医药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