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益阳市委文件
益发[2021]7号
中共益阳市委 益阳市人民政府
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县(市)委、区县(市)人民政府,益阳高新区工委、管委会,大通湖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现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益阳市委
益阳市人民政府
2021年6月4日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发(2019]43号)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湘发(2020)13号)精神,促进益阳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加快中医药强市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全国、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建设健康益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的力量。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中医药服务体系
1.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推进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扩
建工程,提升市级中医医院硬件设施,加强中医医院经典病房建
设,完善以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为龙头,县级中医医院为骨干,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制乡镇卫生院为基础,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到2025年,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创建为中医特色明显的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南县、安化县中医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在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服务机构等设置标准化的中医药科室,创建1家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排第一的单位为牵头单位,下同)]
2.织牢基层中医药服务网底。以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为龙头,全面推进中医医疗联合体建设,各区县(市)以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共同体,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发挥市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中心和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的作用,加强对基层中医药服务的培训和指导。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县级统筹管理,推进基层中医药技术人员“县管乡用”管理机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建制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设置”全覆盖,配备中医医师,做到“有人员、有场地、有服务、有设施”,80%以上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开展10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
3.构建中医药信息化平台。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
务”行动,支持安化中医药健康产业基础平台建设,构建益阳市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依托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试点发展互联网中医医院,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依托省中医药健康信息平台,通过抽查抽检、定点监测、违法失信惩戒等手段,实现精准高效监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网信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二)发挥中医药在健康益阳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做强中医药优势专科。以骨伤、肛肠、脑病、针灸、推拿、康复等中医特色专科为重点,全面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用5年左右时间,力争新增国家级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7个、市级重点专科 10个。推进中西医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探索建立完善心力衰竭、小儿脑瘫、肝癌等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工作机制,提高重大疑难疾病、急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推广 5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建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西医会诊制度。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鼓励将治未病签约服务纳入家庭医生健康管理内容,重点加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人群的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到2025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设置治未病科室,推广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治未病干预方案 20个左右。(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5.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能力建设。健全中西医高效协同的
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和突发公共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建立健全中西医结合防控机制,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诊疗方案、组织专家团队和专业队伍实施医疗救治、指导社区防控等,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独特作用。组建“平战结合”的中医应急医疗队,确保中医药第一时间参与,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全面提升中医医院急诊、ICU呼吸、感染等科室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公共卫生应急救治能力。[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
6.发展中医药特色服务。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市中医康复中心服务能力,推进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康复科全覆盖。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康复医院、疗养院、护理院等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促进中医药与养老、养生深度融合,研发推广药膳、药饮、药妆、药浴等中医药保健产品,鼓励开展中医康复、养生保健、健康旅游等特色服务。针对慢性病和伤残等,制定推广一批中医康复方案,推动研发一批中医康复器具。[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
(三)夯实中医药人才队伍
7.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中医药人才培养项
目,强化中医思维培养,加快培养高水平临床领军人才和多学科交叉的中医药创新型领军人才。鼓励支持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益阳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中医医疗机构、企业等探索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大力培养中药材种植、中药炮制、中医药健康服务等基层适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中医专业医学生规模,在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医师。[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编办、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
8.加强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利用中医师承教育的特色和优势,鼓励国医大师、名老中医传授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加强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发挥师承教育优势和作用,培养一批高水平中医药特色人才。到 2025年,实现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全覆盖,培养造就益阳市名中医 20名以上、湖南省名中医和湖南省基层名中医5名左右。(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
9.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有序推进公立中医医疗机构薪酬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两个允许”的要求。逐步加大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在中医药职称评聘中的比重,对长期服务基层的中医医师职称晋升适当放宽条件。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服务,提倡中医医师开展多点执业。建立全市中医药行业表彰奖励长效机
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在中医药事业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并向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倾斜。[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各区县(市)人民政府]
(四)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10.加强中药材品牌建设。强化湘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和原产地保护,实施安化县、桃江县等重点区域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培育、保护、推广“安五味”(黄精、玉竹、五加皮、木瓜、厚朴)和沅江枳壳等中药材区域品牌,支持玉竹、枳壳等中药材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打造雪峰山片区和环洞庭湖区中药材产业带。与娄底市、邵阳市联合打造以安化县、新化县、隆回县为核心的“梅山百草园”。到2025年,创建2个以上省级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道地与特色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巩固拓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乡村振兴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
11.促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链建设,促进中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一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成药制剂企业和中药材集散市场的标准化与智能化建设,促进中药材向深加工发展。支持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与湖南省开元博物馆合作,建设益阳市中医药博物馆,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企业、医院、高校合作,搭建中药科研平台,开展中药新药研发。推进中药生产企业装备升级、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企业竞争力,挖掘培育壮大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马王堆制药有限公司、湖南益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益阳本地知名中医药制药企业。打造“安化黄精”等知名食药品牌,培育一批年产值过亿元和一批年产值过10亿元的食品保健或中成药大品种。打造以益阳中医药产业园、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等为核心,辐射全省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培育以湖南津湘药业有限公司、湖南上药中药材发展有限公司、益阳市泰和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医药流通和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
12.加强中药材监管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参与修订、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强化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等及道地药材的标准化建设及质量管理。对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按照市人民政府产业扶持政策的相关规定予以奖励。鼓励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依托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建立区域中药制剂中心。
加强中药材生产、加工、流通、使用全过程溯源体系及中药企业
诚信体系建设,配合做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流通环节
的监管工作,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实现中药重点品种来源可查、
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
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
(五)推动中医药科研创新发展
13.促进中医药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接省中医药重大科学问题,结合我市中医药发展实际,支持建立多学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围绕单方验方、经典名方、名医名方,开展中医药循证医学、医院制剂、中药新药研究。支持创建市级以上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临床医疗技术示范基地。支持企业、医疗机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协同创新,以产业链、服务链布局创新链,完善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模式。(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
14.创新中医药科研管理。建立科技主管部门与中医药-管部门协同联动的中医药科研综合管理机制,搭建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立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实施中医药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建设项目,推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赋予中医药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加速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药企业、医疗机构等交流合作。建立健全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评价标准和体系,制定完善有利于中医药创新的激励政策,支持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科研能力建设。加强中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
(六)传承中医药文化和扩大对外交流
15.挖掘和传承中医药精华。继续开展中医药专长绝技收集整理专项行动,加大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和老药工经验技术传承力度,支持院校、医院、企业等建立合作开发和利益分享机制。建立我市民间中医药保护名录。加强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养生保健技术、康复技术筛选,完善中医医疗技术目录及技术操作规范。完善学术传承制度,推进活态传承,实现数字化、影像化记录和存储。(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
16.扩大交流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鼓励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按规定开展境外合作办学、联合办学,开展涉外中医药技能培训。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和台湾地区中医药交流合作。支持益阳市第一中医医院建设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推进中医药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和主题公园建设。推动中医药与旅游餐饮、体育健身等有效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产品和服务。深入推进“中医中药行五进”活动,通过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养生保健为重点,兼顾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康复等为内容,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医药文化知识、中医药治未病
理念和养生保健基本方法,增进社会对中医药的认知和认同,促
进中医药文化传播。[责任单位:市文旅广体局、市委办、市委宣传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城管执法局、市
市场监管局、市广播电视台、益阳日报社,各区县(市)人民政
府]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体制机制。完善市中医药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职能分工,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强大合力。市县两级要落实好中医药管理的主体责任,合理配置人员力量。完善中医药服务监管机制。中医药主管部门和中医药专家意见应作为各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中医药相关政策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并予以采纳。[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委编办、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市)人民政府]
(二)健全要素保障。落实政府投入主体责任,建立持续稳定的中医药发展多元投入机制,每年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重点扶持中医药人才培养、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中医药重点专科、中医医院基础设施等建设,在工业、农业、林业相关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资金支持中药材种植、生产及加工等。引导和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投资中医药服务产业,开发中医治未病等保险产品。建立中医药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时兼顾体现中医药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特点。
积极将疗效确切、特色明显的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范
围。分批遴选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的病种实行按病种付费,合理制定付费标准。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市银保监局,区县(市)人民政府]
(三)加强组织实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本实施方案落实情况纳入本地绩效评估,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组织主流新闻媒体加大对中医药文化宣传力度,加强和规范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传播普及,营造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社会氛围。[责任单位:市委绩效办、市委宣传部,区县(市)人民政府]
中共益阳市委办公室 2021 年6月7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