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区“党建+医共体”协同战疫 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发布时间:2023-02-05 13:08 作者:何佳俊 来源:大通湖区教育和卫生健康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自国家优化疫情防控“新十条”出台后,大通湖区委、区管委会高位调度,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建+医共体”协同战疫,构建区镇村三级战疫“红色堡垒”,采取分级分类诊疗措施,稳步推动新冠防治,让人民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坚持高位推动,拧成“一股绳”。大通湖区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目标,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乡村振兴联点包村和医共体一体化运行机制,建立区镇村三级书记抓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和区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医疗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严落实重点人群包保制度和“红标、黄标、绿标”分级管理制度,健全网格化健康服务体系。全面实行21名区领导包4个镇,114名镇领导干部包38个村(社区),473名村干部包1817户重点户,共建立分片包保网格小组219个。由区医共体成立网格医疗救治专家团队,整合1个区人民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37个村卫生室,共计436名医务人员,为全区2915名新冠重点人群提供医疗服务,做到宣传到户、摸排到户、关心到户、包保到户、健康监管到位等“五到户”。

党建医疗融合,变成“一家人”。大通湖区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迅速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聚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区医共体牵头作用,大力开展“党建+科室共建”和“党建+对口帮扶”等帮扶活动,全区卫健系统的共创共建、互学互帮氛围越发浓厚。医共体通过“党建+医疗”和“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先后组织培训15次,对区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村(社区)卫生室共计469名医务人员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早期识别与医疗救治业务培训,提高医疗系统应急处置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实现了“应培尽培”。医共体建立支部对口帮扶共建机制,实行重点支部重点帮扶、其他支部拓展帮扶模式,派驻党员及业务骨干下基层驻点帮扶,从科学管理、技术指导、人才培养入手,实现区、镇、村三级发热门诊(诊室)24小时开放接诊,及时科学开展分级治疗。通过“党建+科室共建”,在医共体行管、内科、外科等支部的联动配合下,快速启动重症监护室建设,投入997万元新建综合ICU监护室1个,改造抢救室2个,综合ICU监护室设置5个重症监护床位,抢救室改造8个ICU床,实现重症监护床位从无到有的突破。

党员靠前服务,汇成“一股劲”。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党员到基层为群众志愿服务已成为大通湖区医共体各级党组织的“常规动作”。新十条以来,医共体牵头的区人民医院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协调处理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各项工作,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根据乡镇卫生院不同需求,区人民医院派出党员为主的呼吸、感染等专业医师和院感管理人员56人次,采取下沉巡诊、网络会诊等方式做好业务指导,提升卫生院医疗救治和院感防控能力。同时,抽调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骨干,由党员带队成立37个健康管理员团队,共计95名医务人员分片包干,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上门随访等方式,对辖区21413名60岁以上老年人逐一排查,根据既往就诊史、健康体检报告等分析有无慢性病等情况,对重点人群落实跟踪管理、针对性服务。对无症状和轻症患者进行健康指导,下发健康指导员联系卡2万张、居家健康监测手册2万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