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硬核”人 ——湖南省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付凯同志侧记
发布时间:2020-08-06 09:49 作者:罗介雄 肖 荡 来源:沅江市卫生健康局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他不是临床医生,却长年直面疾病。探究传染病源头,工作看似平淡,但每天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21 年坚守流行病调查和应急处置岗位,默默无闻与病毒对垒上阵,关键时候挺身而出,是当之无愧的“硬核”疾控人!他就是湖南省沅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支部委员、副主任付侃。

知行中凝练为民初心

今年42岁的付侃,出生于湘西,既有土家族人的质朴,更流淌着湖乡人不折不挠的血性。1999 年7月在湖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他,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怕传染,但不怕传染病,学的就是预防医学,父亲是60年代的医科大毕业生,子承父业也算是传承家风”。付侃坦言自己的预防医学专业情结是从父亲在湘西工作当医生时萌芽的。那时,父亲为救治病人常常是翻山越岭赶得筋疲力竭,病人好了,他累个半死,没有怨气却一脸欣慰。付侃在父亲的豁达敬业、言传身教里成长,他暗暗发誓,长大了就做父亲那样的人。他坚定自己的愿望,做疾病预防工作就是为群众真正造福。每年他和机动队同事跑乡镇跑学校接种疫苗,调研农村疾病预防现状,结核病患者康复情况摸底,不分风里雨里,没有高温与寒冷季节,与老百姓直接打交道,与孩子们亲密接触,与传染病患者促膝交流,他说跑乡镇跑社区多年,练就了百毒不侵的本领,接地气的工作心里踏实,他戏称自己不仅是泥里的一株鱼腥草,入药微甘清凉去火,他还要做疾控一枚小小的硬核!

践行中修炼医者仁心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沅江市桔园学校领导电话,称疑似有疫情出现,领导派付侃带队去学校调查。那天,母亲摔伤,髋骨骨折,需要立即手术,他无法前去照顾,只得和手术医生电话联系,请同学帮忙去照顾。通宵的取样检测分析拿处置方案报告,当他和疾控中心的医生第二次走进学校的时候,他看到学校围墙外面有几百个家长在焦急地等待他们的处置结果,刹那间,他明白了他们工作的神圣,与传染病毒作斗争,护航群众健康是天大的责任!

有人问他累不累,“讲实话,我也感到累,参与的同事都累,大家都想睡一会,而面对群体事件,性命攸关,哪里还有喊累喊睡的时间,大家只有一个愿望,必须第一时间告知真相,消除恐慌,制定控制和治愈的方案给专家领导参考”。

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时,为减少他人被传染的威胁,为减少群众恐慌,他总是与疑似病例患者保持“零距离”接触。太多的出入疑似疫情场所让同志们十分担心,他内心清楚,作为疾控工作者,在“大家”与“小家”的取舍上,必须以大局为重。对于很多医生来说,上班时间很累,下班后不愿被人打扰,而付侃下班后是将科室的咨询电话转移到自己的手机上,不管多晚,他都不厌其烦,耐心解答,尽力帮助。

逆行中锤炼铮亮党心

疫情,总是突如其来。今年春节,正在吃团年饭的付侃接到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的电话,沅江出现冠状病毒疑似病例。他放下筷子,立马通知机动队队员们,飞速赶到疾控中心紧急集合。第一时间,付侃就准备好了流调、采样、消毒的工具,装备箱、喷雾器,同事们的口罩、手....

当疫情机动队队员们完成初步调查和处置工作回到沅江,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饥肠辘辘的队员们每人一包泡面,在一起过了一个终生难忘的除夕夜。连续二十多天辗转在全市疑似疫情出现的最前沿,没有回过家,实在撑不住的时候,就在寒冷的冬日里用冷水洗一把脸, 让自己保持清醒,饿了泡一碗方便面,累了坐在办公椅上闭目眯一会儿,一旦接到命令立即投入战斗,无论疫情出现在哪里,他总是第一个赶赴现场。

他的时间表里没有白天与黑夜,作为沅江市最权威的流行病学专家之一,他随时接受咨询,指导基层医疗单位开展疫情防控。他的手机成了公开热线,工作群变成了答疑群。不时有亲戚朋友打电话给付侃询间疫情的相关消息,多天看不到自己的父母亲在电话那头哭了,80多岁的老母亲,手术后遗症半身不遂,只能卧床躺着,妻子同在疾控加班,十来岁的孩子问爸妈怎么不回家,家里的事都只能通过电话联系。他对母亲说,他很安全,他是医生,他懂得如何保护自己。可事实是: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是他的工作!他和母亲说这些的时候,防护服里衣服全部是湿漉漉的,头发也湿透了,护目镜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泪雾,可他却能够看清窗外,那是阳光普照的地方。当时防护物资紧缺,为减少消耗,付侃的任务更繁重,他要对疑似病例走访,弄清楚他的活动轨迹、接触到了什么人、具体的接触方式。晚上他还得赶写报告,对每个病例可能造成的潜在感染或者影响作出分析、供疫情防控作出决策参考,这样下来,他每天休息的时间仅有两三个小时。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凯同志曾获得过省、益阳市应急比武一等奖,“益阳市好医生”“沅江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还多次受到沅江市人民政府嘉奖,2次荣立三等功,赢得了领导同事们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尊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