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悬崖边”抢回生命!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康复科成功逆转危重肝衰竭患者
发布时间:2025-07-18 11:16 作者:徐琦 来源: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 浏览次数: 字体:【大】 【中】 【小】

  近日,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感染康复科上演了温暖人心的一幕,一位曾命悬一线的乙肝肝衰竭患者夏先生(化名)康复出院,满怀感激地将一面绣有“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的锦旗,郑重交到感染康复科刘莉副主任医师及其团队手中。他激动地表示:“医生曾告诉我可能需要肝移植,没想到咱们医院硬是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这面鲜红的锦旗,不仅承载着患者沉甸甸的感激之情,更是对益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在重症肝病救治领域卓越实力与高度责任心的有力印证。

  夏先生,42岁,入院时出现厌油、恶心、剧烈腹痛、极度乏力的症状;全身重度黄疸, 皮肤、巩膜深度黄染,总胆红素高达355μmol/L(超过正常值上限近19倍!);凝血酶原时间(PT)长达49秒,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至13%(远低于肝移植警戒线20%); 同时合并化脓性腹膜炎、急性胰腺炎、肝肾综合征,生命危在旦夕。“根据《肝衰竭诊疗指南》,夏先生的病情已达到肝移植标准,若仅依靠常规内科肝衰竭治疗肝脏很难恢复。”感染康复科副主任医师刘莉坦言。面对如此危局,感染康复科联合重症医学科、输血科医护团队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在入院后12小时内完成全面评估,明确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并紧急预约血浆,启动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PMAS)联合血浆置换(PE)进行人工肝治疗,高效清除胆红素、炎症因子及中小分子毒素。在患者入院后的黄金24小时内,已积极行第一次人工肝治疗。高效率高质量的人工肝治疗,为实现肝移植的逆转,肝细胞再生赢得时间。后续多次人工肝治疗同时联合抗乙肝病毒、护肝降酶、抗炎、腹腔放腹水及微生态调节等肝衰竭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患者的肝脏恢复病情好转并出院。经过37天住院治疗,目前夏先生已回归正常生活,只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刘莉副主任医师指出,该患者通过人工肝技术“桥接”肝细胞功能恢复,结合后续肝衰竭治疗,实现了从急救到长期管理的全程优化,是我院危重症肝病个体化诊疗模式的典型成功案例。该项技术为肝衰竭肝移植适应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避免肝移植的巨额费用和终身抗排斥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